微信二维码

微博二维码

健康武汉微信公众号

新闻公告

News
首页新闻公告 → 最新动态

武汉市第三医院院长黄晓东: 每一个生命奇迹都源于不放弃

2020-10-14文章来源:
    104岁的王达全老人,是武汉市年龄最大的新冠肺炎患者。几个月来仍珍藏着一束已经干枯的玫瑰花,这是她出院时,武汉市第三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付守芝送的。

    近日,参加长江日报策划推出的“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——武汉战疫院长访谈”时,付守芝医生现场讲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。

    “玫瑰终会凋谢,但这段美好的医患真情将长存我们心间”,武汉市第三医院院长黄晓东每次谈起这个故事,都很动感情,“医护团队尊重敬佑每一个生命,悉心救治每一位患者,患者全力配合医护治疗,理解医护的辛苦付出,医患相互感恩、相互体谅、相互成就、共同进退,这是最本真的医患和谐关系。新冠疫情,让我们见证了这种关系,也坚定了我的决心,打造有温度的医院,为医患和谐关系继续探索。”

一束玫瑰花的见证

“只要有一线希望,就付出百分百努力”

    3月16日,经过13天的治疗,武汉市年龄最大的新冠肺炎患者、104岁的王达全奶奶从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出院。

在送上一束玫瑰花后,重症监护室主任付守芝给老人穿上新袜子,祝福她回归正常生活。“目前,老人能吃能睡,一日三餐正常,爱花的王奶奶一直‘珍藏’着我送的那束红玫瑰。”

在全省新冠高龄病患中,100岁以上康复出院的患者有7名,其中三医院就有2名,创造了不起的奇迹。黄晓东说,在这次疫情中,三医院是市属综合性医院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最多、参与隔离救治各类任务最多、成功救治年龄最大患者的医院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个不见硝烟的战场上,与病毒搏斗的生死瞬间,医患关系呈现出最理想的状态,素不相识的医护人员和患者在治疗中互相点赞、彼此加油、休戚与共、并肩作战。

在隔离病房的生死时刻,医护人员成为病患不可或缺的“家人”,在整个救治过程中,医护人员既是医疗救治的执行者、健康教育者、生活照顾者,也是患者的心理倾诉者,他们成为了一起战胜病魔的生命共同体。

尽管医疗行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,但黄晓东更愿意向后辈讲述医学的价值:“这个职业永远被人需要。广大医务人员保持了基本的职业素养,那就是不能见死不救,这也是我们的使命。增强医疗应急物资保障、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、打造有温度的医院,我们要努力让这种理想的医患关系永不凋谢。”

患难见真情

“社会支持给了我们战胜疫情的底气”

    “在最困难的时候,医务人员并没有孤军奋战,我们背后站着全中国的人民,包括社会各界的人士,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支持,包括在建设上面的改造。”院长访谈现场,黄晓东感慨万千。

“在1月24日接到通知,要改成定点医院,当时恰逢春节期间,改造需要的材料缺货,政府部门帮忙联系协调相关企业,仅仅用了不到3天的时间把我们医院进行了改造。我们的氧气不够用,武钢用了3天的时间给我们把医院的液氧站改造,并且为ICU建了一套单独的供氧站,更不谈社会各界对我们生活上的各种各样的支持。 ”

“全国医务人员都陆陆续续地开始支援,感觉到不是孤军奋战,让我们更加有底气,有信心。”黄晓东回忆,“1月28日,上海医疗队到了医院,1月30日就投入到了并肩战疫的工作中来,和上海医疗队并肩作战的这50多天里头,感受到了他们工作作风的严谨,我们还和上海的瑞金医院结成了友好医院。”

为抗疫注入温暖力量

“他们是大江大湖滋养的热血武汉人”

    蔡利萍护士长在抗疫中不幸失去亲人,不久就重返战疫一线;董芳主任的另一半倒下仍然坚守重症病房……三医院的医护人员是如何克服困难,坚守战疫一线的?

“这是两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,都奋战在重症医学科,是最危险抗疫前沿。她们两人体现出来的坚强和使命感,是所有战疫医护的缩影。”黄晓东深情表示,“没有谁是天生的英雄,只有守土尽责挺身而出的凡人。我们医院在疫情早期制定有针对双职工、哺乳期职工等特殊群体的照顾政策,但是,所有人全都主动冲了上去。”

黄晓东讲述,全院有2116位医护人员,除了有60位,因为产假病假长期病休,或者在外面培训因为“封城”没有赶进来的,全院职工都加入了抗疫队伍。“大江大湖滋养了武汉人民的热血和豪气,这种精神当国家有难的时候就完完全全地释放出来。”

互联网+医疗健康

让精准问医更惠民

    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,医院的需求是随着社会、经济、技术的变化不断变化的。未来,我们将通过智慧化医院系统的建立,将医疗、服务与管理融合,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与管理模式,为患者提供‘优质、便捷、智慧、人文’的医疗服务。”

黄晓东介绍:“疫情之初,我们开通了线上问诊,还不是互联网医院,第二天立马就吸引了很多的病人,避免了病人交叉感染。我院烧伤科是国家级重点专科,比较有影响力,疫情初期,很多病人不方便到医院来进行换药,我们开通了远程医疗服务指导病人在家里换药。最多的时候,这个平台上面有1万多个病人。3月份的时候,医院获得互联网医院的牌照。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,同时也改变了医院服务的模式。我们将积极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,让患者少跑腿,让数据多跑腿。”

未来,医院还将在首义院区修建平战结合的应急综合大楼,拟新增床位220张,项目年内动工,预计2022年完工。